其他
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跨市场融合与质押担保应用
当前我国数据资产在价值实现的实践中尚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源于数据资产内涵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带来的价值实现的复杂性,以及现有法律框架对传统资产的权益界定和保障方式与数据资产的新特性之间的不匹配。
近日,一篇刊登于《金融市场研究》2024年3月刊的文章——“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跨市场融合与质押担保应用”,深入剖析了我国数据资产的演化机理和风险收益特征分布,提出要打通数据交易市场与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通过金融市场识别匹配不同类型数据资产的风险收益,以丰富的金融工具促进数据资产的优化配置。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建议以质押担保作为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突破口,构建数据质押担保新型模式,并探讨数据资产质押担保的关键点。
1、数据资产在价值实现中面临障碍
随着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我国学界和产业界都高度关注数据资产释放价值的问题。上海数据交易所对金融机构和数商机构开展了相关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数据资产在价值实现上存在以下主要障碍:一是数据资产的定义边界不清,二是数据资产法律权属界定不明,三是数据资产缺少多样化、公允的估值模型,四是数据资产风险处置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2、数据资产的丰富类型与特殊属性带来价值实现的复杂性
数据资产价值实现要考虑其丰富的资产类型,包括资源型数据资产、初级加工数据资产、应用型数据资产和产品服务型数据资产。除了要考虑定义边界之外,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还要充分考虑到数据资产区别于传统资产的特殊属性,数据要素具备报酬递增、非竞争性、低成本复制等倍增效应,由此导致不同数据资产具备自己独特的属性。鉴于数据资产的复杂性,基于现有法律框架构建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路径几乎是难以完成的。
3、数据资产价值实现的新思路:数据市场与金融市场融合
一是将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革命相衔接,通过链接数据资产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促进数据资产价值实现;二是数据资产价值也体现在融资价值,可以结合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设立有关质押权利、证券化权利,释放其融资价值;三是数据交易所应作为重要的市场平台发挥登记、交易、安全等功能,在数据资产价值实现中发挥核心枢纽型作用。
4、打通数据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探索路径:以质押担保实现数据资产价值
上海数据交易所在数据资产质押担保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率先打通数据资产交易市场与银行质押信贷市场,探索出了数据资产质押担保的新模式,其具有五大新亮点。
标的新。对接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战略,打包产权明晰、价值稳定、易于变现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探索以数据资产为新型押品开展信贷服务,推动传统抵质押清单扩容和信贷模式创新,促进数据和金融市场融合。
流程新。相比传统银行信贷模式,数据资产信贷服务增加了贷前数据资产登记、审核与认证环节。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对各类数据资产进行前置审核,对不同数据资产进行归集分类,促进金融服务与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
管控新。数据资产质押服务在风险管控上具有全流程动态控制、实时信息共享、资金资产双重监控、信息双向流动等特点,切实做到“评得明、贷得出、用得好”,增强了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处置新。发挥国家级数交所交易组织与生态培育功能,联合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共担、主体多元、协同高效的资产处置“共同体”,打通数据资产隔离和风险处置“最后一公里”。具体来说,上海数据交易所重点围绕资产凭证、资产估值、风险控制、处置机制、基础设施、运营统计六个关键环节开展创新,促进数据资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有机融合,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引领全球的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新路径。
基础设施新。基于数据交易所交易链基础设施,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和数字身份技术为数据资产押品创建账户资产,实现数据交易市场基础设施与金融机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